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

青餅:2003中茶7542 PT90

【茶品名稱】2003年中茶7542 PT90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3年
【生產廠商】雲南勐海茶廠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將軍澳
【購入價格】HK$250
【茶香】***/* 梅子味
【茶味】***
【回甘】***
【評分】90
【評語】購自將軍澳,據老闆說這批是出口貨。一筒七子餅上包裝顯示7542嘜,而內內飛雲南的勐海茶廠。曾入上環倉,茶香帶梅子味,成熟度ok,但不及2002那餅熟。茶湯呈淺啡色,多泡之後香味消散快。入口中等厚身,回甘微苦而有茶味。算幾ok,陳多幾年應有改善。

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底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.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內飛
















內票

青餅:2002中茶7542 PT91

【茶品名稱】2002年中茶7542 PT91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2年
【生產廠商】雲南勐海茶廠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上環
【購入價格】HK$400
【茶香】***
【茶味】***
【回甘】***
【評分】91
【評語】購自上環,老闆出示了嘜,顯示它是雲南勐海茶廠的7542,批次208。茶香乾淨,成熟度佳。茶湯呈淺啡色,顯示有點年紀而且通透。入口中等厚身,回甘微苦而有茶味,多泡之後帶微甜。
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底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內票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青餅:2000大益易武正山野生茶 PT94

【茶品名稱】2000年大益易武正山野生茶 PT94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0年
【生產廠商】雲南勐海茶廠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將軍澳
【購入價格】HK$1600
【茶香】****
【茶味】****
【評分】94
【回甘】****
【評語】大益易武正山野生茶,亦即綠大樹。茶湯較深色,顯示有點年紀。香味是正統,乾淨易武味,入口厚身,回甘長而圓潤。五泡之後回甜,正。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內飛
















內票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

青餅:2009千年野生古樹圓茶PT86

【茶品名稱】2009年千年野生古樹圓茶PT86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400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9年
【生產日期】2009年3月8日
【生產廠商】金閩春(香港)有限公司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深水埗
【購入價格】~HK$80
【茶香】***
【茶味】**/*
【回甘】**/*
【評分】86
【評語】雲南野生茶,由金閩春(香港)有限公司制作。真的是千年樹茶嗎?茶帶點黃葉,是枯葉嗎?茶湯較深色,開首野味香味濃,中等厚身,但帶有些怪怪的酸味。雖然不澀也算圓潤,但也扺不住那種怪味。欠平。
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底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說明書


















生產資料

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

【其他資料】

雲南野生茶爲國家二級保護植物,08年就不可以采摘了,再加上很多茶友都早早就預定此類野生茶了,在加上農民保護意識不強,野生茶樹被砍了一大部分(茶樹太高,隻有砍倒了才能采到茶葉),現在野生茶越來越少。

瀾滄江是世界茶樹原産地的中心地帶之一,瀾滄江下遊大江兩崖遍布着許多野生茶樹群落,從野生茶林過渡型茶樹到栽培型茶樹,甚至還有上萬畝的古茶林,分成思茅古茶區、西雙版納古茶區、臨滄古茶區三大片;該茶取料于世界茶葉原産地區域--瀾滄江沿岸,鮮葉生長于原始森林中的千年野生喬木茶樹上,遠離人類居住區,無污染。它由于含有一般種植茶所不含的營養成分因而野香濃郁,甘醇可口,韻趣優雅,回味悠長,堪稱茶中珍品。外形與種植茶最大的區别是每一芽茶有魚葉數片,加工後爲金黃色;另外芽葉不帶白毫。

青餅:2009邦東百年古樹圓茶PT89

【茶品名稱】2009年邦東百年古樹圓茶PT89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400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9年
【生產日期】2009年3月30日
【生產廠商】金閩春(香港)有限公司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深水埗
【購入價格】~HK$100
【茶香】**/*
【茶味】***
【回甘】***
【評分】89
【評語】榮獲2009香港國際茶展"我最喜愛的黑茶"選評,是第一屆香港國際茶展唯一的最喜愛黑。由金閩春(香港)有限公司制作。茶湯較淺,中等厚身,香味不算明顯,微苦而有茶味。回甘帶少許酸而有力度。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底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生產資料
















說明書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【其他資料】


此茶乃深入百年古樹茶山自己收購的純料古樹茶,100%保證了一口料。邦東茶産于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。

邦東茶主要以古樹茶爲主,樹齡高達250多年,尚有一些人工種植因時代更替,人戶遷移而無人管護采摘的古茶樹,分布在靠大雪山半山一帶,與蔥郁的森林溶爲一體。在常年采摘的古茶樹中,樹幹基圍在80~120厘米以上的較爲常見,地勢低窪、水分多、土地肥沃地帶植株健壯,山脊幹燥缺水地帶植株瘦硬,雖與其它同齡而枝幹稍小。特别是沿瀾滄江一帶的古茶樹更爲突出。

從臨滄城出發,沿臨邦公路驅車進入邦東鄉境,沿路上下印入眼簾的便是茂盛的茶園,5米6米高的大茶樹随處可見。從入境的邦東鄉老街村一直到與雲縣接壤的曼崗村20多公裏的過境公路兩旁,森林與茶園間雜,甚至分不清森林還是茶園。

邦東茶

由于邦東鄉全境屬大雪山向東向南延伸的支脈,森林覆蓋較好,土地肥沃,水量豐富,無任何工業污染。山腳下便是瀾滄江,使得全境呈現立體氣候,冬季沿江一帶雲海茫茫,雨季雪山以下濃霧綿綿,“高山雲霧出好茶”,這就造就了邦東茶的優良品質。再加之深厚的曆史背景,成爲雲南的地方名茶,緻使茶葉價格一直攀

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

青餅:2001紅大益青餅7542 ? PT87

【茶品名稱】2001年紅大益青餅7542? PT87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1年?
【生產廠商】雲南勐海茶廠
【購自那裡】禮物。(香港,上環)
【購入價格】HK$400
【茶香】**/* 有點野味
【茶味】***
【回甘】***
【評分】87
【評語】拿了樣品來沖泡,看看是甚麼味道。茶湯較淺深色,顯示有點年紀。首一、二泡有倉味,亦符合2005年前香港存茶的情況。香味有點雜,未算乾淨,入口中等厚身,回甘ok。但翻查書籍,也找不到紀錄,是訂製茶還是假東西?


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

青餅:2003雲南同慶號青餅? PT88

99.99%是假的,但仍清晰見到龍馬商標。見價錢不貴,買了一餅試試。

【茶品名稱】2003年雲南同慶號青餅? RT88
【茶品種類】青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3年?
【生產廠商】雲南同慶號?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將軍澳
【購入價格】HK$350
【茶香】*** 算乾淨
【茶味】**/*
【評分】88
【回甘】***
【評語】拿了些餅碎來沖泡,看看是甚麼味道。茶湯較淺色,顯示年齡不久。口感中等厚身,回甘微苦,但香味尚算乾淨,幾易飲。是台地茶?
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,簿紙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底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內飛,有紅絲帶,是正東西嗎?
















內票,仿古極正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
葉底,較細碎
【其他資料】
同慶號的品牌歷史

同慶號先祖系湖南省麻陽縣青田劉姓,明初隨軍赴南疆平叛,來到滇南石屏。平叛甫定,軍旅首領早報朝廷以滇南地廣人稀,請求把駐軍改為屯田部隊。於是劉氏宗親就留在了石屏寶秀吳營,主要以務農謀生,兼結伴到附近州縣做買賣,清雍正末年遊商至易武茶山,看到茶葉生意有發展前途,於是籌集資金在此間成立了“易武同慶號茶莊”。依據祖籍吳營劉氏歷代世系推衍,同慶號的成立應是劉氏十世祖的業績,又據關於易武茶山的歷史資料記載,同慶號茶莊是乾隆初年在易武成立的,由此推斷茶莊品牌的創立時間為 1736 年,即清雍正十三年,乾隆元年。

"同慶",即普天同慶之意,同慶號成立伊始即設廠加工毛茶,向易武各茶山的茶農採購最新鮮的大葉種茶,做成較好的毛茶。同慶號在易武山也種植茶葉園,將精工製作好的茶葉銷售出去。同慶號一向以信用可靠著名,凡是從同慶號出來的普洱茶都是品質上等的茶葉。

“易武同慶號茶莊”在清同治年間至清末為興盛時期,此期間,由劉順成和其子劉葵光經營茶莊,將毛茶工廠設在易武,收集新鮮的大葉種普洱茶箐,聘請技藝精湛的師傅做成質量精良的圓茶,茶葉品質為思茅、普洱兩區之首,當時商家都稱同慶老號的茶為“易武正山陽春茶”。此茶暢銷海內外,尤被海外僑胞所讚賞。

劉順成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,將茶品的製作推向精良,贏得了世人的讚賞,為易武同行所敬仰。時劉順成因商務到思茅,當地商會以大黃鱔宴請商賈,不慎食物中毒,昏迷不知人事,由工人服侍轉回易武,於光緒甲午年不幸仙逝,享年 53 歲,墓葬于易武張家茶園後山上。

劉順成去世後,茶莊由其子劉葵光、劉芸光兩兄弟繼續經營,而劉葵光的經營才能更勝一籌,系清朝秀才,曾被朝廷誥封為奉直大夫、知州(次五品),群?稱之為“劉大老爺”。

由於劉葵光的苦心經營,同慶號在1,900年以後逐步步入輝煌,並躋身于雲南茶界之首,1,915 年之後,其實力和規模已經超過易武其他茶莊,成為雲南最大的茶號。清光緒年間至民國26年(1937年)抗日戰爭爆發前,易武主要茶莊除了同慶號外,還有有同興號、乾利真宋聘號、福元昌、同昌號、同泰昌、迎春號、慶春號、守興昌、車順號、元泰豐、君利祥、中和祥、慶豐號等十四家。同慶號創立時間要晚於“同興號”後3年(創建於1733年),但經營規模卻是後來者居上,超過了“同興號”。

《 猛臘縣誌》記載:“清光緒元年( 1875 ),易武富商‘同慶號'老闆將女兒嫁與土司,聯姻締緣,結為嫡系,富商變為‘山主'。”劉葵光的官員身份,加之與土司署的姻緣關係,同慶號集天時、地利、人合於一體,年收購、加工、販賣茶葉 500 — 600 擔,擁有資金 20 余萬元,營業額 30 余萬元,騾馬 30 餘匹、駝牛 40 餘頭,茶葉主銷香港、臺灣、日本、韓國及南洋一帶,頗受好評,當時使用的商標是“龍馬商標”,為紅色內票,上部有雲南同慶號字樣,中部是白馬、雲龍、寶塔圖案,下部是茶莊簡歷及茶葉質量介紹,同慶號在雲南久曆百年字號,所制普洱督辦易武正山陽春細嫩白尖,葉色金黃而厚水,味紅濃而芳香,出自天然,今加內票以明真偽。

同慶老號啟

同慶號普洱茶製造過程選料精當,加工技術頗為講究,經營以誠信為本,從而銷路暢通、名聲鶴起,一些商家為牟取利益紛紛開始仿造,為防假冒,民國 9 年( 1920 年) 8 月劉葵光將龍馬商標改為白底藍字的“雙獅旗圖商標”。上印“商標”、“同慶字號”,內票印有文字:啟者,本號向在雲南易武茶山,選辦易武正山細嫩馨香茶葉,加重萌芽精工督造,發往香港銷售,馳名中外,為士商所嘗鑒,近來假茶漸增,仿造愈眾,以致魚目混珠,真偽莫辨,且有無恥之徒假冒小號招牌,希圖漁利,是以本主人有鑒於此,特設法維持,故自庚申年八月改換雙獅旗圖為記,貴客賜須務請格外留心,認明圖記,免被他人以偽亂真則幸甚焉。

總發行雲南石屏同慶號
製造廠易武同慶號劉向陽謹識
商標劉向陽即劉葵光字號


普洱茶皇后

同慶號普洱茶在茶友心中地位甚高,享有“普洱茶后”的美譽。時至今日,有茶友為收藏的同慶老號圓茶開湯,其茶湯深栗、顏色透澈,幽雅內斂,絕冠群倫,被視為國寶絕品,極其珍貴。

劉葵光除了經營茶葉外還樂善好施,集資辦學、並自學中醫,開設醫館,免費為茶農民治病送藥。隨著茶葉貿易的興旺,為方便進出于易武的茶葉商賈及馬幫的行走,民國 8 年( 1919 年),劉葵光先生帶頭倡議捐資,聯絡象明和倚邦的鄉紳,集資造了一座石拱橋,劉家承擔了大部分的造橋款項。該橋名曰“承天橋”。 可惜在 2002 年的特大洪峰中,“承天橋”被洪水沖走了。為表彰同慶號劉葵光善舉,民國九年( 1920 年),普思沿邊第六區行政分局張局長特授劉葵光先生“見義勇為”匾,如今此匾保存在易武文化站,作為易武同慶號歷史的見證,當時同慶號的經營理念以及實力由此可見一斑。 1941 年和 1942 年,劉葵光及劉芸光兩兄弟相繼去逝,由劉葵光兒子劉鶴年繼續經營家業,至此同慶號的茶業停頓了下來。 1956 年之後,同慶號的房子收歸國有,後人四散離開,而易武同慶號的銅匾,更是在 1958 年大煉鋼鐵中支援了國家建設。

解放後,隨著茶葉貿易的復蘇,茶葉產業也開始了新的生命。同慶號家族後人劉作頂、趙保平承接祖宗制茶及修身之古法,延續了同慶號龍馬精神的血脈,勵精圖治,發揚同慶號見義勇為之精神,以 “易武同慶號”、“劉大老爺牌”、“見義勇為”為商標,製作出品質精良的普洱茶品。時至今日,普洱茶愛好者均視同慶號普洱茶為珍寶,而且是國寶級的茶品,然而“易武同慶號”普洱茶商標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,由於名聲在外,“易武同慶號”商標曾被外人搶注,在公示期間,由“易武同慶號茶莊”的經理,也就是趙保平先生,代表“同慶號”家族向國家商標總局提出異議,此異議已被受理,目前 “易武同慶號”商標的歸屬還有一段程序,國家商標總局才能接受註冊。

“易武同慶號”歸屬之爭論,以歷史為鐵據,無疑是屬於易武劉家的。無論是易武同慶號祖輩更?“龍馬商標”為“雙獅旗圖商標”,還是如今的傳人對商標的保護,無不說明劉家先人創辦“易武同慶號茶莊”所蘊含珍貴的價值含量。為了使廣大愛好和支持“易武同慶號”品牌的茶友能夠品飲和收藏到正宗的同慶號茶餅,同慶號後人將一如既往的傳承古法,以誠為本,製作出做工精良,選料上乘的普洱茶餅,以此來表達同慶號後人一份真摯的謝意。

同慶老號圓茶

同慶號茶莊的普洱茶,一直都被喻為品質最佳的茶品。同慶老號龍馬商標圓茶的類別很多,而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買到的這一種,是最老的兩三種普洱茶品之一。其茶齡將近一百年,所以被一般茶商喻為 " 清末國寶級百年晉洱 " 。香港的 " 金山樓 " 茶樓,已經有好幾代經營歷史,都以港式飲茶營業。多年前主人到美國經商,所以店面歇了業,倉庫封鎖了起來。飲茶的茶樓多以普洱茶為主茶,其原因有二,一是因為飲茶時都吃了很多甜點,或油膩點心,特別需要普洱茶幫助去油解膩。另一方面,到茶樓飲茶的,通常一坐就半天,所以香港人常常說 " 一盅兩件,坐一日 " 。只有喝普洱茶,才能喝上一天。“去油膩而不傷胃,不刺激不興奮 " ,是陳老普洱茶的特色。如果喝綠茶或烏龍茶,喝上了一天,而且只吃一兩件點心,沒有多少茶客能受得了的。就這樣子,普洱茶成了香港茶樓的最愛。每每茶樓買進來的普洱茶,遇到有上好的茶品,師傅們就把它存下一部分,或全部都先存到倉庫,捨不得馬上推出店面售賣,或沖泡給客人喝掉。尤其一向都是喜愛喝“菊花普洱 " 的香港人,茶樓往往用比較粗劣品質的茶葉,多加一些菊花,茶客就很能接受,所以茶品的好壞優劣,已經不重要,好茶能留下就留下來吧 ! 在香港回歸前,許多到外國經商的,都趕回來處理留下來的產業,所以先後陸續地打開了好些存有普洱老茶的倉庫。 " 金山樓 " 、 " 龍門茶摟 " 倉庫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先後打開的。從倉庫中起出了同慶號、敬昌號、江城號、紅印、綠印甲乙等上好普洱茶。這段時間,臺灣地區已經開始流行喝普洱茶,香港商人看准臺灣的茶友,有雄厚購買力,將全香港的好普洱茶都銷售到臺灣來了。我們以搜購宜興壺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,碰到好普洱茶都來者不拒,臺灣地區的普洱茶收藏者,變成了最富有的普洱茶大戶。已經有一些香港朋友,回過頭向臺灣購買老普洱茶了 !
同慶老號圓茶雖然將近一百年了,但是每一筒的竹箬包裝仍然非常完好。這些竹箬都是生產在雲南大竹子上的筍乾外殼。雲南土地肥沃,竹子粗壯,筍乾大而竹箬大片,且韌性特強。竹箬纖維強韌耐久不會敗壞破碎,同時又有防潮、過濾雜味的功效,是包裝普洱茶最理想的材料。同慶老號圓茶是採用最好的竹箬包裝,表面是淺金黃色,顏色濃淡均勻,呈現油面亮光,纖維修長,紋溝深直。整筒茶都是採用同一種竹箬,整齊勻襯,柔和美觀。一般比較普通品質的普洱茶,所用竹箬的品質也比較低劣,往往選一片特別好的,作為頂上的面片,以寫字落款其上。而同慶老號所用的,全部都是最好竹箬,所以無需特選專用的面片。

捆綁同慶老號圓茶竹箬的竹篾,是竹皮的竹篾,顏色與竹箬很相似,韌性強,且不易生蛀蟲,耐久不斷。到了後期 (1949 年 ) 以後所生產的普洱茶,或是邊境普洱的包裝,多採用肉心竹篾來捆綁。而近期 (1970年) 以後生產的普洱茶,更改用麻繩或鐵絲代替了竹篾。同慶老號普洱圓茶的竹箬包裝及竹皮的竹篾捆綁技術極為講究。當竹箬還生軟沒有幹硬時,包在普洱圓茶外邊,然後利用竹篾順著兩餅圓茶之間用力綁緊,形成了外表顯出一餅一餅凸出的輪廓,極為立體、有力而美觀。每一筒是七餅圓茶,綁了六道竹篾,每一道繞兩圈後,兩端相絞合綁緊,編成排扣形狀的結結,精致美觀,配 6 綁緊成筒的竹箬外,顯示出老朴傳統,古意盎然。在茶筒頂上面片竹箬上,用金紅色朱砂寫著"陽春"兩字,右邊的一直行是"易武正山"左邊的一直行是"陽春嫩尖",中間一行較大字,是用墨寫的"同慶字號"的茶莊店號。字體都是工整的正措,其中 " 同慶字號”是毛筆手寫的,更增加其藝術價值感。

同慶老號龍馬商標普洱圓茶,是採用三月陽春時分,易武山三、四、五等細嫩茶菁製成。茶的條索細長而結實,經長期貯存,餅面呈深栗,帶有金黃色的芽尖,有細條茶梗。餅身較寬,直徑約 20 釐米,每餅重約 340 克(九兩) 。腹面的臍臼比較寬大,如以拳頭壓陷出來的, 成不規則的圓形。每一茶餅背面半埋著一張5釐米 *3 釐米內飛,是自紙紅字,雙線畫成一個橢圓形圈子,圈內的文字與大張的內票所印的字句內容完全相同。

茶湯深栗色,但透澈,有一股幽雅蘭香,茶湯入口水路細柔滑順。茶味淡淡,略帶甘蔗甜味。品嘗若同慶的滋味時,要擁有幾許若有若無的道家哲學意境。茶湯經過口腔,不會留下苦味,也沒有澀感。然而,如古人所最為讚賞的'舌底鳴泉 " ,悠然而生。依據一般品茗知識,能夠由舌根底下生津的,必須要有一定陳化年限的老茶。以普洱茶品而論,陳化在七入十年以上的好普洱茶,才會出現舌底鳴泉的氣勢。茶韻已很陳老,從茶湯中可以感覺到陳化時間的厚度,其生命力道極為微弱,但是卻非常的純正而深浚。

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,是普洱茶鼎盛時代,'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,可見當時盛況之一斑。'茶客收買運於各處 " ,普洱茶的買賣除了在普洱府之外,已經有茶商進入茶山收購,普洱茶的貿易市場已形成多元化了。 19 世紀末以後,不但有茶商入山買茶,更有商人索性入山建廠制茶,完全按照自己需要和標準,製造更好的普洱茶。《清朝通典》有載 : 凡商販入山制茶不論精粗,每擔給一引,每引額征紙價三厘三毫 " 。當時茶商入山制茶已蔚為風氣。

過去從茶山到普洱府的古茶道上,行走的都是馬幫和茶農。而自從茶商入山製造之後,在茶道上走的就顯得複雜很多,交通更擁擠了 ; 沿途都是人潮熙攘、車水馬龍。有許多較大的茶莊,甚至在茶山地區開設採購站,以及建設毛茶工廠。同時, 1897 年法、英兩國,在思茅建立了海關和領事館,做起茶葉生意事業。雲南省思茅地區文物管理所黃桂樞先生提出論文指出 "19 世紀在思普區進行茶葉貿易的茶商有兩大部分 , 石屏茶商主要壟斷易武茶區的茶葉運誚 ; 騰越、思茅茶商 ( 包括英、法商人 ) 主要壟斷猛海、猛遮茶葉運銷。此外,中旬、德欽的藏蔟商隊,每年有馱馬三百至五百匹來西雙版納馱運茶葉,銷往西康、西藏,每年約三千擔。 "

同慶號茶莊的總店在石屏,叫"雲南石屏同慶號 " 。而茶葉製造廠設在易武山大街,叫'易武同慶號茶廠 " 。一百多兩百年以來,同慶號就在易武山種植茶園,也收購茶菁,將製作好的普洱茶運回石屏總發行,然後一部分即時銷售,大部分的送進倉庫存放,長期的陳化。同慶號茶莊一向以製作以及銷售最好、最高級的普洱茶聞名遐邇。凡是從同慶號茶莊出來的普洱茶,都是信用可靠,品質上等的代表。

易武古鎮


易武古鎮坐落在一個山梁上,在山梁與正山的連接處有一個平臺,古時這裏是人們休閒的地方,也是馬幫的集散地,人稱公家大園。這裏是茶馬古道的 起點,是普洱茶文化的源頭! 有著獨特茶文化的易武古鎮近期將被整體開發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 " 旅遊小鎮 " 。

易武東面與老撾接壤,位於茶馬古道最南端,世居漢、傣、彜、瑤等民族。樹齡100-1,000年間的古茶林近3萬畝;及數段大約在清朝道光25年鋪就的青石板茶馬古道。易武從公元220年就開始種茶,曾是聲名遠播的貢茶產地,清朝皇帝特賜 “ 瑞貢天朝 ” 匾,以示獎賞。如今,這裏仍有不少制茶作坊,有的還保留著手工制茶的工藝。

“茶馬古道”是雲南、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,由於是用川、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、藥材交易,以馬幫運輸,故稱“茶馬古道”。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臘縣易武古鎮是滇藏茶馬古道的一個重要起點,種植茶葉的歷史至少 1000 多年。易武是歷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,生產的普洱茶遠銷中國西藏、東南亞等地。明清時期,這裏就已商賈雲集、熱鬧非凡,如今依然保持著種茶、采茶、制茶的傳統。

易武氣候溫暖,雨量充沛,土地肥沃,光照短、霧日長,年日照時數達 1880—1950 小時。秋冬時節站在山頂舉目眺望,一望無邊的雲海中,露出點點山峰,壯麗無比,不愧是高山雲霧出名茶的好地方。這裏的古茶樹稀植高大,通風透光好,不易發生病蟲害,不施化肥,不用農藥。這裏還遠離工礦、集鎮,不受煙塵廢氣污染,加上茶農的精心管理,所產的大葉種有機茶,歷來深受中外用戶好評。

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主要分佈在猛臘縣和景洪市,方圓 2000 平方公里,是中國普洱茶的搖籃。千百年來,先人們在古六大茶山創造了深厚的歷史文化,走出了一條享譽中外的“茶馬古道”,創建了古茶號、古茶莊、古茶園,留下了“茶山執照”、“茶案碑”、“瑞貢天朝”、“見義勇為”、“福庇西南”、“永世遵守”等反映普洱茶發展歷程的珍貴歷史文物,形成了茶藝、茶禮、茶學、茶詩等獨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體系。其中,古六大茶山中的易武茶山,是近代漢文化在邊疆民族地區傳承和發展的集中反映地,植茶、制茶、茶貿易歷史悠久,茶文化底蘊深厚,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茶馬古道、古鎮街道文物最集中的地區之一,易武的茶文化、文物古蹟對全國茶葉發展歷史、普洱茶文化研究都具有珍貴價值。

熟餅:2003中茶(褔海)紅中紅普洱熟茶PT89

【茶品名稱】2003年中茶(褔海)紅中紅普洱熟茶PT89
【茶品種類】熟餅
【茶品規格】357克/片
【生產年份】2003年?
【生產廠商】褔海茶廠(中茶)
【購自那裡】香港,將軍澳
【購入價格】?
【茶香】**/*
【茶味】***
【評分】89
【回甘】***
【評語】中茶紅中紅熟普洱,屬褔海茶廠製品。不知是否褔海常規品7576?茶湯清澈,口感厚身,有些複雜感,回甘長偏微苦,略帶黑朱古力味。其實熟餅陳年質素也會改善。

















外包裝面
















餅面
















餅底
















內飛
















茶湯顏色
















葉底

【其他資料】
生機勃發的福海茶廠概況
一、企業概況

勐海縣福海茶廠于2005年重新建新廠,廠址座落在勐海縣城東三公裏處,距勐海至景洪快速公路僅300米,交通十分便利,廠區周圍全是傣家村寨、茶地、水源保護林。方圓幾公裏範圍内無任何污染源和污染型企業。福海茶廠前身是租用勐海縣星火茶廠廠房、場地生産普洱茶。2000年爲适應市場發展的需要,将廠名更名爲 “勐海縣福海茶廠” 專業生産和銷售精制普洱茶産品。如今的福海茶廠曆經多年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強,發展建成符合生産普洱茶生産線和貯藏普洱茶庫房及配套設施1萬餘平方米。到2006年底使用固定熟練技術工人及管理人員90餘名,臨時撿剔工每天40餘人,使用農村富餘勞動力占用工人數的95%以上。發展中的福海茶廠在當地已成爲知名度較高、品牌品質較好、産品銷售供不應求的首家茶廠,并在實施茶廠加基地加公司向規模化、規範化、集團化産供銷一條龍式的大中型民營企業發展。

二、投資規模産品系列營銷現狀

福海茶廠擁有固定資産1500餘萬元,流動資金4000餘萬元,組織機構健全,配套設施完備,檢測、檢驗設備齊全。主導産品:七子餅圓茶、磚茶、沱茶、竹筒茶、金瓜貢茶、筍塔青瓜、各級散茶十幾個大類80餘個品種,年生産加工能力1000—1500噸。2006年底前先後在北京、廣州佛山、深圳、廣西、昆明等地設立總經銷。茶廠生産的野生有機青餅全部出口銷往韓國。2006年4月獲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食品衛生注冊認證》,随後獲得《全國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》即QS首批A級認證、《有機食品認證》。福海生産的熟茶湯色紅潤透亮、香氣純正自然、口感溫厚醇和、條索秀直、深受消費群體青睐,市場占有率猛增,質量是企業的生命、質量是竟争的核心。

三、走集團式發展目标

随着普洱茶品市場和普洱茶文化的宣傳推廣熱潮在國内外空前高漲,爲拉動地方經濟發展、夯實根基,從源頭上解決茶原料穩定、品質純正問題,管理好現有1500畝有機古樹茶基地。福海茶廠于2005年與韓國株式會社(布朗)合資設立《西雙版納福海布朗茶葉有限公司》,承租國有荒山開墾種植速生高産茶園,合資開發期限爲50年,計劃開發2萬畝,分期開墾。于2006年6月一期開發投入資金1500萬元正在勐海縣布朗山拉達勐山脈開發3000畝有機茶地,往後企業逐步形成茶農—基地—初加工—精加工—市場營銷一體化産業鏈。形成規模化、集團化企業。

要提升雲茶知名度實現雲南映象品牌與普洱茶品對接,雲南映象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勐海縣福海茶廠共同設立《西雙版納州雲南映象茶業有限責任公司》。主營宣傳、提升普洱茶文化傳承,實行品牌宣傳以産品銷售并行,以品牌宣傳促産品銷售,以産品的形式普及傳播普洱茶文化,提升“雲茶”知名度。

近年來福海茶廠生産的7266普餅、布朗山野生大樹茶青餅、勐海古樹喬木野生茶餅,均榮獲“馬幫貢茶萬裏行•廣州普洱茶精品交易會暨普洱茶王評比大賽”金獎 ;2006年9月在“中國雲南首屆普洱茶茶王”評選中福海茶廠生産的雲南映象普洱茶榮獲普洱緊壓茶餅茶組“茶王”獎。如今的福海普洱茶産品實行訂單規模化批量生産,營銷中有自己的信息網站已形成商家客戶與廠家溶爲一體的格局。福海茶廠的發展目标是:辦好福海茶廠打造名優品牌、奉行以人爲本、誠實守法的經營理念,狠抓食品安全生産管理、規範生産工藝流程、注重員工綜合素質技能培訓、生産名優産品占領更多的市場分額,要打造名優品牌必須有優質原料支撐,福海布朗公司是企業發展的造血庫。企業質量目标是:原料采購合格率達到98%以上、産品出貨合格率達到100%、顧客投訴率以批計低于1%,産品召回及退貨率爲0。福海茶廠将向規模化、集團化發展,打造名優品牌,用品牌、價格、技術、人才、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參與市場竟争,提升“雲茶”知名度,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把福海普洱茶營銷到國内外,讓廣大普洱茶愛好者能夠品茗享受到福海普洱茶獨特茶韻。